現代資優生

南華大學教社所 林淑愉

有人說「資優教育,不是特權教育,是一種為特殊的人找適合的路的教育」;1955 年Gowan 也說資優而低成就是文化中最大的一種「社會浪費」,即強調菁英教育的存在性及重要性。但是也有人說台灣的「資優教育」,指的是數理資優,所謂「特殊的人」其實就是數理資優生。而「這個社會需要菁英,需要一個『找到菁英』的機會,而資優教育,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佳的選擇」,更順理成章的把數理資優生設定成唯一的菁英物種,有權獨享最多的教育資源。

筆者曾經在補習班任職並擔任資優班導師,所以有機會接觸到眾多的資優班學生及家長,這些資優班學生的父母職業多數是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醫生、立委或為公務人員等,對孩子有著高度的期望。筆者粗略推論這些兒童乃倚仗著家庭提供豐富的資本,而在學業成就上能高人一等。當然影響學生學業成就還包括個體的能力、成就動機、學校制度、課程、教材教法、教師良窳,但是家庭背景及父母提供的資源確實在學生的學業成就上影響深遠。

有關「現代」資優班廣泛設立,筆者認為乃因政府推動國民教育法,要求國中一定要常態分班,面對學校間激烈競爭,加上家長壓力(不能力編班就轉學),學校要生存,為了要爭取好學生,即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各校積極申請成立資優班,也就是變相的實施能力分班,所以「現代」資優班的成立成了學校的生存之道。中產階級以上的父母更能名正言順為自己的孩子開闢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讓孩子進入資優班享有較多的教育資源。

當然為了有權獨享較多的教育資源,有很多學生被迫提前學習或精熟練習資優班應考試題,然後順考進了資優班,成了資優生。為了容納這些資優生,所以各種資優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也就造成「資優班不一定是資優生」的怪現象。

筆者雖然也認同菁英教育存在的價值及重要性,但是台灣的菁英教育或未來的菁英份子,是在權力的介入與操控下產生,那麼我國教育體系仍然無法培育出具有獨立思考、有創意的人才,而菁英教育仍培育不出菁英份子,所以有很多的「現代資優生」空有資優生的頭銜,但充起量只能當作父母的慰藉罷了。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0/40-03.htm

 

 

http://www.ieeuc.com.tw/news6-1-32.htm

http://www.ieeuc.com.tw/news6-1-33.ht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全站熱搜

    春天皂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